close

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淡水溪在台灣先民的墾拓史上,是相當重要的河流,在屏東平原的閩、粵、原住民、新住民等族群都共飲下淡水溪的河水。河兩岸的交通靠橋來聯絡,橋在人類發展史上是很重要的建設構件。下淡水溪大鐵橋建於日治大正二年(西元1913年),採用「鋼桁架橋樑」結構形成,是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負責監造,全長1526公尺、寬7.6公尺,由24節鋼桁架所組成,所有的鋼樑構材皆在日本製造後,再運來台安裝,當年曾經是東南亞最長的鐵橋,二戰後,台鐵於民國五十三年抽換了部分日製的桁架,改由本國自製的桁架,但風格原貌並未走樣。

屏東鐵橋在縱貫路火車行駛期間,擔當客、貨兩用的重任,目前功成身退,屏東縣政府配合河濱公園,將整修鐵橋,經由修護使歷史性建築的再生與利用,活化鐵橋的生命力,一方面喚醒居民的空間記憶,再配合河濱公園的規劃整建,重新塑造在地居民的休閒生活空間。

目前河濱公園已成為遙控飛機愛好者的表演場,及市民、遊客假日休閒的親水公園,縣府也在此舉辦各項活動。將來鐵橋修護後,必然與河濱公園、高屏溪豐富的水域生態,形成學術研究與住民休憩、旅遊的好地方。

日治時代,日本人在台灣建築了許多鐵路橋樑,其中以大正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所建的下淡水溪大鐵橋最為著名。全長1526公尺,在當時號稱是東南亞第一長橋而明顯一時。民國五十一年下淡水溪鐵橋曾遭颱風侵蝕而損壞,因而抽換了部分鋼樑,但仍不失當年整體風格。

下淡水溪鐵其主要結構以鋼桁架橋為主,由二十三座磚石混砌的橋墩分隔二十四到橋孔,橋孔以鋼桁架單元組構而成。鋼桁架高度15.1公尺,跨距64.3公尺,採簡支對稱式山型鋼構架型式。兩側橋面台寬7.55公尺,高約4.5公尺,橋台由混擬土澆置,外皮再圍護清水磚,轉角處以花崗石收邊。橋墩體呈橢圓形以破水路,橋身分三層由下往上逐層內縮。下層總長約9.9公尺,寬5.2公尺;中層長8.7公尺,寬4.03公尺,高4公尺;上層長7.55公尺,寬2.83公尺,高3公尺。橋身構造亦採混擬土澆置,下層及中層皆以花崗石材圍護橋墩面,上層則以清水紅磚為主,花崗石收編為輔。

目前舊鐵橋之鋼桁架,皆非原材,現今仍能於鋼架上見到鋁版寫著「台灣鐵路局鋼樑場製造」,並註明為民國五十三年的字樣,主要原因乃受民國五十一年風災損毀重建。不過當年的改建只抽換鏽蝕的鋼樑,整座橋仍不失原來風格。

新的高屏雙線鐵橋在民國七十六年四月竣工, 六月十七日 切換單線,二十日雙線銓切,舊高屏溪鐵橋正式功成身退。文字取自:http://www.cultural.pthg.gov.tw/home01_3.aspx?ID=$3001&IDK=2&EXEC=D&DATA=4086&AP=$3001_HISTORY-0


 


 


Wonderfull Chill Out Music Love Session on Amazing HD Vide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Ek0bamXv6k&feature=relat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